隨著二手樓市逐漸回暖,市場上出現了原業主罕見的賠訂重售個案,這引起了不少買家的關注。根據市場消息,位於鰂魚湧的太古城東海閣中層G室,實用面積572方呎的兩房單位,原業主最初開價840萬元,經過議價後以810萬元成交,實呎價格為14,160元。然而,成交不足一天後,原業主卻選擇賠訂不賣,並在同一天將該單位以851萬元重新售予新買家,實呎價格上升至14,878元。這意味著,單位重售後的帳面價值上升了41萬元,約5%的增幅。
根據區內代理的分析,如果扣除原業主的賠訂及代理佣金等費用,約30萬元,估計原業主實際仍可賺取逾10萬元。值得注意的是,原業主於2022年以1218萬元購入該單位,帳面虧損達367萬元,約30%,連同費用計算,實際虧損約433萬元,約36%。
此外,市場消息還指出,荔枝角美孚新邨百老匯街49至51號低層49號B室,實用面積511方呎的兩房單位,以538萬元易手,實呎價格為10,528元。據悉,原業主為被稱為「海味王子」的蘇啟國或相關人士,去年12月底透過公司以488萬元購入,僅持有約3個月便以538萬元售出,帳面獲利約50萬元,增幅約10%。
另外,元朗尚柏的短炒個案也再度出現。利嘉閣助理分區經理吳紫旭表示,該屋苑中層K室,實用面積302方呎的1房單位,原業主於去年10月以約271.3萬元一手購入,近期以280萬元易手,持貨約5個月,帳面微賺約8.7萬元,增幅約3%。
隨著元朗朗天峯及天水圍YOHO WEST PARKSIDE的紅盤推出,兩區的二手交投也隨之增加。美聯助理區域經理張國成指出,元朗的二手成交量在去年10月後,時隔約5個月再次突破百宗,並超越上月的約48宗成交量,增幅約1倍。其中,譽88 1座中高層G室,實用面積934方呎,3房1套連工人套房的間隔,獲換樓客以1008萬元零議價承接,實呎價格為10,792元。原業主於2013年以974.79萬元一手購入,帳面獲利約33.21萬元,增幅約3%,但連同費用計算,實際虧損約23萬元,約2%。
市場上還錄得「籮底貨」的成交,即最低層或景觀不佳的質素較差單位。中原高級分區營業經理徐偉業表示,荃灣綠楊新邨P座的最低層户,實用面積445方呎的兩房單位,獲上車客以395萬元承接,實呎價格為8,876元。若撇除內部轉讓成交,這筆交易料為該屋苑逾10年來首次低於400萬元的成交。原業主於2017年11月以500萬元購入,連同費用計算,實際虧損近130萬元,約26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