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盛中國首席股票策略師劉勁津及其團隊近日發表了一份報告,總結了去年從內地股市獲得的「十個重要教訓」。報告指出,撐市政策已經為內地股市提供了「保底」的支持,並提醒投資者不要與中國人民銀行及「國家隊」對抗。報告中提到,人民銀行已明確表示願意成為支持股市的最後貸款人,預計去年國家隊直接購買A股的規模約為7400億元人民幣,這是自201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。
展望未來,若國家穩定基金能夠成立,政府對股市的幹預將可能更加強烈。報告指出,去年A股及H股分別上升了15%及16%,結束了連續三年的下跌週期。中國股市的整體上升主要是由市盈率的重估所驅動,指數的12個月預期市盈率從年初的8.8倍上升至年底的10倍。考慮到2025年相對樂觀的政策預期,預計到今年底的合理市盈率將為11倍。
報告還提到,過去幾個月內地股市的劇烈波動,主要是由於投資者對各項政策的預期轉變所引起。目前的政策週期已經從預測階段過渡到確認或實施階段,市場需要更多的政策細節來支持其樂觀的預期。
此外,報告指出,去年9月人民銀行推出的互換便利操作及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措施,已經顯示出人民銀行願意支持股市的決心。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,這些措施的操作金額分別超過1050億元及500億元,分別佔初始配額的21%和17%。
展望未來,國家穩定基金的潛在成立可能會進一步提高國家隊支持股市的機率,政府的幹預承諾和準備可能會非常強烈。報告還指出,去年上市的中國企業通過分紅和回購等方式,向股東回饋了近3萬億元人民幣,創下歷史新高,預計到2025年這一金額可能會達到3.5萬億元人民幣。
在市場對中國經濟是否會重現日本「迷失20年」的擔憂中,報告指出,儘管中國在後疫情時代的產出缺口、通脹、政策利率及債息收益等方面與日本相似,但兩者之間仍存在顯著差異,因此認為「日本化」並非中國的唯一出路。報告提到,日本東證指數自1989年高位跌至2003年低位期間,以日圓計算下跌73%,但在1992年至1996年及1998至2000年期間,指數曾出現反彈,這與中資股的走勢相似。
儘管日股在熊市反彈後出現更低點,但自2022年底以來,中國股市在過去的幾次調整中,低點均持續向上移動,顯示出市場的韌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