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上週五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後,國家發展改革委於本週一舉行了以穩就業、穩經濟為主題的發布會。人民銀行則公佈了協助小微企業融資的措施,並重申了適時減息和降準的政策,但市場並未見到大規模的資金注入。在內地缺乏即時刺激措施的情況下,港股在期指結算前出現窄幅爭持,最終收市僅微跌8點,成交量減少至不足1700億元,創下近三個月以來的最低水平;而北水則轉為流入20億元。
恆生指數高開91點,重返22,000點關口,但隨後出現回落,曾一度下跌162點,午後則在窄幅區間內波動,最終收報21,971點,微跌8點。國指輕微下跌不足1點,而科技指數則小幅上升0.1%。整體市場成交量減少18%,至1690億元,為2月4日以來的最低水平。
北水的淨流入為20.3億元,終止了之前的單日流出趨勢,其中資金淨買入最多的為盈富基金(2800)及恆生中國企業(2828),而阿里巴巴(9988)則成為淨賣出最多的股票。
高盛在其報告中指出,將今年南向資金(即北水)的流入預測從750億美元上調至1100億美元,這一調整反映了中美之間潛在脱鈎風險的擔憂,促使境內投資者加大對跨境資產的投資。報告還提到,H股的盈利增長、估值及股息率更具吸引力,並且隨著更多新上市及中概股的迴流,港股的可投資領域將進一步擴大。此外,貿易糾紛的升級可能導致人民幣貶值,進一步推高對沖需求。
根據本報的統計,北水自今年以來的淨流入已超過6000億港元,這一數字相當於去年全年淨流入的約四分之三,而去年淨流入超過8000億元,為滬深港股通開通以來的最高紀錄。高盛指出,今年北水淨流入人工智能科技及高息股的資金最多,分別高達290億美元及220億美元,約佔南下資金的65%。報告還指出,目前南向投資者持有5770億美元的香港上市股票,佔南向資金可購買股票市值的13%。
此外,匯豐環球研究的報告指出,考慮到美國關税的上升,近期下調了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。然而,報告認為中國仍然擁有籌碼,特別是通過支持內需來促進經濟增長。政治局會議已確認需要加快政策支持,並專注於擴大消費以滿足內需,報告認為急需結合近期措施(例如以舊換新計劃)與結構性措施(例如養老金改革等)來進一步提升今年的消費。
獨立股評人郭思治表示,市場目前在等待中美之間的關税談判,觀望氣氛濃厚,短線投資者在此階段不會加碼,而中長線投資者也不急於進場,預期恆指在短期內將在22,000點附近波動,港股可能要到5月中旬才會出現較為明確的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