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國總理朔爾茨於上週三決定「炒掉」來自自民黨的財長林德納,這一舉動標誌著三黨執政聯盟的正式瓦解。導火線在於雙方未能就如何解決政府財政缺口達成共識。事實上,作為歐盟經濟的龍頭,德國的經濟早已出現問題,許多知名工業品牌紛紛傳出負面消息,包括福士(Volkswagen)及化工廠Venator計劃關閉工廠、馬牌輪胎考慮拆售業務、邁爾造船廠(Meyer Werft)幾乎面臨破產等。隨著中國對德國的出口不斷擴大,尤其是在電動車領域的強勁攻勢,德國工業的困境愈發明顯,甚至出現「戰後最顯著的衰退」,最終可能拖累整個歐洲經濟。
最新的消息顯示,特朗普在美國大選中勝出,其貿易政策可能會進一步加重德國經濟的困境。有分析指出,德國經濟本已疲弱,未來可能因貿易戰而持續衰退。綜合報導指出,德國製造業的多家知名企業正面臨困境,例如福士汽車考慮首次在德國關閉工廠。隨著鋼鐵產品的需求和價格雙雙下跌,工業巨頭蒂森克虜伯旗下的鋼鐵部門需要填補高達13億歐元的資金缺口,集團計劃重組部門,讓部門用自身盈利來進行投資,以減輕母公司的負擔。
德國馬牌輪胎也在考慮拆售旗下的汽車業務,涉及資金高達200億歐元。而擁有225年歷史的邁爾造船廠幾乎破產,需由政府共同出資約4億歐元以救亡。
德國的化工業同樣陷入困境,主要原因是能源價格高漲,影響生產成本。去年德國化學品的產量按年下跌10.6%,創下自199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。化工廠Venator於5月決定關閉位於德國杜伊斯堡附近的二氧化鈦廠,約350名員工將面臨失業。該廠的營運總監Mahomed Maiter表示,該廠的財政前景黯淡,二氧化鈦的需求疲弱,加上來自中國的進口貨物過多,即使今年歐盟對來自中國的進口貨物實施反傾銷税,他仍然認為「這有點太遲了」。
德國央行行長Joachim Nagel於9月為市場發出定心丸,強調「德國不是衰退中」,指出德國的勞動市場仍然蓬勃,失業人數為280萬人,為近十年來的最低水平,德國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也顯示出強健的狀態。然而,專責審視政府經濟政策的德國經濟專家委員會則警告,德國正面臨低增長及疲弱經濟的新常態,預計潛在增長率僅有0.4%。
中國作為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,也是德國經濟困境的原因之一。《金融時報》指出,中德兩國在進出口角色上發生變化,中國逐漸由進口德國貨物轉變為向德國出口貨物。2020年中國佔德國出口總額的8%,而今年預計降至5%。
德國智庫Ifo的主席Clemens Fuest認為,過去15年德國經濟可謂順風順水,受益於勞動市場改革、低利率、俄羅斯廉價天然氣及全球貿易蓬勃等因素,然而現在卻面臨強烈的逆風。三大車廠福士汽車、平治集團及寶馬首當其衝,因為中國對德國的轎車及SUV需求極大,然而近年來中資電動車廠如比亞迪(1211)、蔚來汽車(9866)、小鵬汽車(9868)等大舉進攻歐洲市場,並以低價搶佔市場。
分析師認為,儘管德國車廠品牌強健、財力雄厚,且投資預算充裕,但面對歐盟對中國電動車設置的最高45%關税,德國車廠仍需努力捍衞其在歐洲的市佔率。根據德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,德國汽車產量在2016年達到高峯,年產570萬輛,但至去年卻累跌28%至410萬輛。電動車需求疲弱,卻必須應對歐盟環保政策要求車廠推高電動車銷售、降低汽車排放,若不達標,則可能面臨高達150億歐元的罰款。
隨著特朗普在美國大選中勝出,其貿易保護主張可能會進一步加重德國工業的困境。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,今年上半年,美國成為德國產品的最大買家,對美出口總額為807億歐元。Ifo預測,如果特朗普對所有交易夥伴徵收基本關税兩成,德國出口商將面臨重大損失,預計這些美國經濟政策將對德國造成約330億歐元的損失,德國對美國的出口也將削減約15%。
德國經濟部長Robert Habeck上月曾修改德國今年的經濟預測,將原定的GDP增長0.3%下修為收縮0.2%,這將是連續兩年經濟收縮。他預計明年德國經濟將擺脱衰退,反彈1.1%,並在2026年增長1.6%。Habeck認為,減税及為工業提供較低的能源價格等政策,將有助於刺激德國未來的經濟增長。然而,當時特朗普尚未勝出美國大選,未來的經濟形勢仍然充滿不確定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