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港股市場掀起了一股遲來的AI熱潮,DeepSeek的崛起引發了相關概念股的熱炒。為了與DeepSeek共享這股炒作熱潮,幾乎所有知名的中資股都紛紛宣佈將旗下系統接入DeepSeek。從已經研發AI模型的科技股,到電子設備股、手機股、電訊股,甚至汽車股和晶片股,似乎誰若未能及時與DeepSeek建立關係,誰就會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劣勢。 對於DeepSeek對內地經濟及股市的影響,市場上已有大量討論。筆者無意在此重複已有的觀點,但無論DeepSeek是否借鑒了其他成熟的AI模組,它的出現無疑是對整個AI發展生態的一次重大衝擊。從經濟角度來看,DeepSeek以其算法彌補了晶片算力的不足,使企業能以較低成本使用AI,甚至為那些原本沒有AI化計劃的產業開拓了使用AI的可能性,從而提升效率,這顯然是正面的影響。 然而,DeepSeek與其他外國競爭者之間仍存在距離,且這距離並不小。DeepSeek的系統仍需進一步進化,否則將難以打入高端市場。但從經濟規模的角度來看,並非所有產業都需要使用最高端的AI。對於中小企業或技術要求較低的產業,次一級的AI或許已經足夠,甚至能顯著提升工作效率。這就如同內地的智能手機市場,雖然高端手機有其消費羣體,但價格合理的低端手機仍然受到農民和藍領階層的青睞。專注於「低端產品」並非可恥,只要市場需求足夠大,依然可以獲得可觀的利潤。 科技股和電訊股接入DeepSeek的產品和系統,自然是為了提升用户體驗,但當其他產業也與AI建立聯繫時,則會引發更多考量,尤其是對社會穩定的影響。筆者並非想要探討DeepSeek與政治問題的關聯,而是關注到就業問題。企業應用AI後,首先受到影響的往往是低技術的員工。純粹依賴勞動力的工作者或許還能保住工作,但像普通學歷的辦公室助理或撰寫會議紀錄的秘書,則面臨被AI取代的風險。這對於失業問題尚待解決的中國,將帶來深遠的職場結構影響。 「被淘汰就要想辦法提升自己,你不進步就沒人幫你。」確實,人需要進步,但對於那些在職場上打拼了十幾二十年、年齡已過40的老員工來説,如何提升自己呢?學習能力、專注度、身體狀況、家庭負擔和時間分配等,這些都可能成為他們提升的障礙。此外,內地就業市場的「下流化」現象也日益明顯,許多中層或資歷十年以上的員工因經濟環境不佳而被裁員,中年失業後無工可做,只能轉行做滴滴司機或美團外賣員。幸好,這些平台公司利用科技普及化了駕駛和外賣服務,讓這些失業人士至少有些零工可做。 車企比亞迪(1211)也是宣佈接入DeepSeek的公司之一,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生產商之一,與Tesla並駕齊驅,為了提升自動駕駛技術,接入DeepSeek是意料之中的發展。比亞迪同時推出了被市場戲謔為「C眼」的「天神之眼C」系統。智能駕駛的下一步自然是自動駕駛,但筆者可以斷言,自動駕駛在內地的成功機會微乎其微,至少在可見的五年內,即使DeepSeek進化到多高的水平,自動駕駛也難以實現大規模商用。 為什麼會這樣呢?內地有許多敏感信息的地區,不便於汽車自動行駛,這固然是原因之一,但更大的挑戰在於,許多失業人士目前正轉職為出行司機,當自動駕駛大規模商用時,必然會有不少滴滴司機被取代,但這些已經被篩選出來的人,面對二次淘汰又能做什麼呢?從當權者的角度來看,失業問題必須等經濟好轉才能解決,兩者之間的矛盾,當然是保護就業更為重要。 「你在開玩笑嗎?怎麼會寧願科技不進步,只為了保住飯碗?」並不是寧願科技不進步,而是即使技術上可行,暫時也需要「Hold住先」,而且這早有先例。幾年前,美團(3690)曾經投入資金開發社區團購業務,專注於大眾買菜市場,只要訂單量足夠,就能降低民眾的買菜成本,理論上受惠的都是消費者;然而,該業務最終因不可抗力因素被叫停,原因被指是「互聯網巨頭搶菜販生意」,更出現了「外國科技巨頭研究上火星、中國科技巨頭研究賣菜」的負面輿論。背後的思維是擔心菜販失業引發的社會不穩定,以及菜檔消失後,城管無租可收的財政問題。 總的來看,DeepSeek的出現從現階段的發展來看,確實是利多於弊,這是毋庸置疑的,但短期內的發展,應該會先從生活應用或系統用户體驗入手,這將是內地AI的發展方向。「那麼,哪隻股份最受惠於DeepSeek?哪隻股份還可以考慮買入?」AI能否實現盈利,一直在資本市場引發爭議,但股市從來都是炒夢想,實力和盈利的公司,往往不及具炒作主題但尚未盈利的公司。究竟哪間公司最受惠並不重要,哪間公司最具炒作潛力才是關鍵。 不過,如果真的要尋找,開發或使用AI的公司,能否實現變現仍然是未知數;但為開發AI的科技巨頭提供雲服務,或製造開發AI所需的高算力晶片(或開發次級AI所需的次一級算力晶片)的生產商,無論AI革命最終是否成功,收益早已進入口袋,這才是真正的贏家。
Time | News |
---|---|
02-22 15:25 | 嘉裏(0683)元朗朗天峯首輪銷售熱烈,250夥中售出185夥 |
02-22 14:24 | 晶澳科技計劃發行H股 以推動全球化發展戰略 |
02-22 13:48 | 沙田花園城租賃市場持續火熱 低層單位月租達1.1萬元 |
02-22 12:30 | 安老院舍需求激增,商舖轉型為安老院舍的趨勢明顯 |
02-22 10:06 | 元朗朗天峯新盤熱銷 逾1.4萬票超額認購55倍 |
02-22 04:30 | 渣打(2888)公佈去年業績:第四季基本溢利略低於預期,派息增33.33%並計劃回購15億美元 |
02-22 04:30 | 電訊盈科(0008)去年收益增長3.3%,派息持平,OTT業務面臨挑戰 |
02-22 04:30 | 馬斯克考慮對美聯儲進行審計,PMI數據顯示美國製造業持續復甦 |
02-22 04:30 | 港交所(0388)優化股份交收費結構 以提升市場效率 |
02-22 04:30 | 新界豪宅市場活躍 華懋WHITESAND COVE即將開放現樓參觀 |
02-22 04:30 | 樓市指數持續下滑,二手樓交易再現蝕讓情況 |
02-22 04:30 | 恆指公司公佈季檢結果,成分股無變動,科指調整納入騰訊音樂及地平線機器人 |
02-22 04:30 | 政府推動現代物流業發展 青衣首幅物流地截標僅得一份標書 |
02-22 04:30 | 蜜雪冰城(2097)首次公開招股引發熱潮,超購逾1270倍 |
02-22 04:30 | 安老院舍需求激增,業者趁機收購物業擴展業務 |
02-22 04:30 | 新世界發展(0017)發出盈利警告 預期中期虧損高達68億元 |
02-22 04:30 | 美團(3690)加速在港發展,推出居家快檢服務及網購超市計劃 |
02-22 04:30 | 遊戲驛站CEO增持阿里巴巴股份,持股達700萬股 |
02-22 04:30 | DeepSeek引發內地及香港科技股重估潮,資金湧入A股及港股 |
02-22 02:07 | 英皇文化產業集團(00491)公佈2024年中期業績 股東應佔虧損收窄至5682.3萬元 |